片名:野球孩子(Baseball Boys)
導演:沈可尚、廖敬堯
發行:前景娛樂
年份:2009

海報.jpg
「野球孩子」電影海報

今天(8月15日)晚上筆者前往台北市的華納威秀電影院觀賞早就想一窺全貌的「野球孩子」。觀影結束,就在內心的滿滿感動與想法兀自澎湃洶湧之際,導演沈可尚現身戲院,與觀眾來個面對面的座談接觸。

約莫半個小時的談話中,不難感受到現場觀眾觀影後對於本片的喜愛,也得以近距離親自聽到沈導對於拍攝電影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不過除了觀影後的滿足感之外,沈導演面對場中寥寥可數的觀眾,離場前鼓勵大家把觀影的感動傳播出去時說的「票房再沒有起色,也許三天之後這部片就消失了!」這句話卻也不斷在耳際縈繞,久久無法散去。

說真的,筆者實在不想讓這部值得棒球迷欣賞的好片在三天之後就如沈導所言草草下檔,所以搶在看完電影後的第一時間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把得到的感動藉由微弱的聲音發送出去,有興趣的球迷們則能夠藉由這個機會進到電影院支持這個屬於台灣棒球文化的一個新亮點。

「野球孩子」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敘述屬於花蓮瑞穗富源國小力爭上游,參加全國少棒大賽的故事。花蓮,一向被稱之為台灣的後山;而遍佈在後山的原住民孩子們,則向來是台灣棒球生命的最大人才庫,許多你我記憶中耳熟能詳的台灣棒球明星都來自這片美麗的土地。

劇照 美景風光.jpg
片中隨處可見令人心曠神怡的後山風光

乍聽「野球孩子」的故事架構,也許球迷們會誤以為這是部探討原住民議題的電影;或是小朋友如何堅忍奮鬥,打落牙齒和血吞爭霸全台的熱血立志題材;又或者是部闡述教練教育理念,春風化雨的故事。嚴格說來,可以算是,也可以說不是。

標榜是部紀錄片的「野球孩子」,其實只是透過鏡頭忠實地紀錄了屬於富源國小棒球隊六年級生的最後一個夏天。特別之處在於少去了一般紀錄片常見的人物訪談與配音旁白,導演讓鏡頭與影像直接向觀眾說話,不強勢主導影片的走向。即使整部電影大多只是紀錄著這群野球少年的生活點滴,但與眾不同的說故事方式卻也讓觀影者的心中有了海闊天空的無限想像與體會。

劇照 玩水.jpg
「野球孩子」劇照

身為一個棒球迷,片中筆者最為喜歡的自然莫過於棒球賽本身。片中呈現了富源國小遠赴嘉義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少棒錦標賽的過程。無論是五十多支參賽隊伍其父開幕儀式時壯觀熱鬧,充斥著童真面孔的場景;抑或者是精采緊湊,教人屏息,不忍須臾轉移視線的精采比賽畫面,相信都會讓愛看現場比賽的球迷們在電影院裡面大呼過癮,跟著小選手的情緒同步起伏。

在電影結束後的座談會中曾有觀眾問沈導演當初為何考慮選擇原住民的球隊來拍攝?沈導回答說其實他對於球隊的選擇並未設限,單純只是想要找一支平凡一點的球隊呈現這個跟童年相關的題材;山上孩子的童真本質恰好符合條件,而他們相對平凡的生活故事也更貼近你我的生活經驗。

以台灣球迷的觀點來看,筆者認為採用原住民少棒隊拍攝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效果則是讓球迷們更了解與貼近這群孩子們真實的的生活面向。原住民選手在台灣棒壇上發光發熱者不在少數,揚威異域者亦所在多有,但媒體對於他們童年的成長環境與背景著墨處卻通常極為有限。透過「野球孩子」,讓我們得以擁有機會一窺近貌。

劇照 比賽下場後.jpg
片中充滿童真,總是讓人憶及小時班上同學的小選手們

假如您是球迷,實在沒有理由不找個時間好好觀賞這部電影,因為當中有著太多屬於這個島嶼上野球少年們共同的記憶。如果您不是球迷,電影中平實的生活點滴相信也能再度喚起您生命中首度驪歌輕唱、面對成長時那種心中五味雜陳的徬徨情緒。每個野球少年,不,應該說是每個曾經的少年,不都是這樣成長的嗎?

劇照 剃頭.jpg
「野球孩子」劇照

本片的場景中,不時可以看到野球少年們頭戴洋基隊的球帽,身穿王建民的T恤;富源國小張教練更是隨身不離他那頂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的球帽,而西雅圖水手隊的風衣更是他練球時的必要裝備。曾幾何時,透過強勢的媒體傳播,國外的棒球文化已經逐漸深入紮根在我們這座棒球之島?要到什麼時候,這塊總是以棒球為傲的土地會開始茁壯自我的棒球文化?「野球孩子」對於你我來說,或許就是一個最好的開始。今天是星期天,就進電影院感受一下正港的台灣野球吧!

延伸閱讀:

「野球孩子」首週各地戲院時間表暨導演出席場次詳細版! (「野球孩子」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正義鷹大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