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才跟老友雅彬在網路上聊起年少輕狂的種種往事,笑言我們都已經從當年的死小孩,變成了如今的死老頭了。聊著聊著,驚覺記憶中的台北火車站新站居然落成已經超過20個年頭了!還聊到當年風靡全台的台語歌壇新偶像林強拍攝第一張唱片主打歌「向前走」的場景正是當年甫完工的台北車站。

林強-向前走.JPG
筆者手頭上當年「向前走」的卡帶,1990年真言社製作,滾石發行
(部落格裡面首次出現跟棒球無關的照片...觀眾們請掌聲鼓勵一下...= =)


一晃眼,20年過去了,中華職棒已也打完了第20個球季。中華職棒成立初期的印象,就跟年少時代叛逆林強高唱「向前走」的身形一樣,烙印在那段屬於年輕歲月的記憶裡,即使匆匆二十載過去,仍舊鮮明不已。只是最近連番佔據頭版的職棒賭博新聞,包括最新一波大象隊「黃金潛水艇」被擊沉的新聞,都不斷的讓筆者憂心中職的未來。「真的沒救了嗎?」相信是眾多棒球迷們心裡一個大到不能再大的問號。

這段時間以來,憂心國內職棒的球迷朋友們不斷有「砍掉重練」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只是,砍掉之後要怎麼重練似乎也沒人有個譜。而且箇中問題包含了道德教育與社會風氣等最為根本的課題,在幾乎難以於短期內改變的大環境下,砍掉之後真的還重練得起來嗎?閒聊當中,友人與我突發奇想,何不徹底放棄中華職棒,改練冬季聯盟?

眾所周知,中南美洲的冬季聯盟向來是個臥虎藏龍的精采舞台。每年大聯盟的正規職棒球季結束之後,初出茅廬想要加強鍛鍊準備攀上更高峰的大聯盟菜鳥、在棒壇打滾多年想要藉這個舞台重新聚焦球探目光的老球皮、薪資水平尚低想藉此多淘一桶金的中南美洲棒球員們,紛紛投身到這個競逐激烈的舞台一展身手。除了最高棒球殿堂大聯盟之外,這裡是另外一個滿懷夢想,同時也是另一個商機無限的棒球世界。

筆者所謂的冬季聯盟營運指的就是仿效國外的冬季聯盟,一般正常球季期間讓國內從基層培養起的的選手赴海外發展,球季結束之後再回國加入短期盃賽形式,為期一到兩個月的聯盟賽及季後賽。就防賭的觀念來說,由於球員主要的經濟來源是來自於國外的職業棒球體系,加入冬季聯盟只是為了兼差或是自我鍛鍊,所以當簽賭的黑手及誘惑出現時,球員們沒有必要為了這點短期的小小利益犧牲掉未來在主要舞台發展的遠景。而國外球團的防賭教育及風氣較國內更為落實,旅外的台灣球員在耳濡目染下也比較容易謹守分際。(等於叫外國人幫我們上公民與道德…唉…)

由於聯盟比賽採短期賽制,為了提昇競爭性、比賽精采度,球團應該會採取精兵制度,上得了檯面,技藝有一定水準的球員才有機會獲邀參賽。而精兵制度同時讓經營的球團可以集中資源及資金,提升優秀選手的薪資待遇。也許這樣的模式沒辦法像現在一樣,一支球隊擁有較為大量的球員數,但是淘汰掉表現半吊子的選手,留下真正能夠吸引觀眾的本土球員以提升票房不見得是件壞事。雖然正規職棒比賽能夠為國內三級棒球人才發展提供未來保障,間接提升棒球運動員的質與量,但以目前中職的情況而言,僧(球員)多導致粥(薪水)少,反而提供賭博侵入溫床的狀況似乎也沒比較好。

此外,薪資待遇及賽事強度提高了,吸引外籍球員前來淘金或自我鍛鍊的效果自然可以呈現。在本土優秀球員數量不多的狀況下,短期內建議提高外籍傭兵比例,如此一來對國內球員技術以及球賽精彩度的提升會更顯著。

由球團經營的觀點來看,由於賽季不長,因此資源的運作可以集中投入,不必為了長期養一支球隊而使經營備感吃力。如果能夠吸引旅外球員或質優的外籍傭兵來打台灣的冬季聯盟,球團連帶在運動科學(如各式球員訓練中心)、運動醫學的經營上也能夠升級以因應外來需求,甚至創造新的產型態與相關人才培養、就業的利基。

觀諸去年度八八風災義演賽受到球迷歡迎的程度看來,雖然大聯盟等級的王郭倪三人是吸引球迷進場的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認想進場看看在外征戰一整年的台灣子弟兵表現者亦所在多有。畢竟球迷平常只能透過媒體關注這些在異鄉奮鬥的棒球遊子們,一旦當他們有機會回到故鄉獻藝時,相信想進場看球賽的人絕對比中職時冷時熱、時有時無的觀眾群要踴躍得多了!更何況這些小將們或許尚未揚威異域,但是一旦成名時想要再親眼見到他們的比賽可是要花上加倍的鈔票呢!能夠趁他們成名前一睹風采,同時獻上祝福,相信也會增加旅外球星回國打短期聯盟賽的意願。

綜合上述論點,既然有機會擺脫長久以來防賭無法落實的弊病,票房也不成問題,而球團也因為更集中資源經營不再整天哀叫著虧錢想收攤,如此一舉數得的賽制,是否真的有砍掉改練的必要呢?

上述的內容僅是一時奇想,對於國外現有的冬季聯盟賽制與經營方式其實筆者並不熟悉,歡迎有瞭解的球迷朋友們提供看法。而冬季氣候及場地(室內球場)的配合、聯盟組隊與經營的方式、是否會讓冬季聯盟成為只是幫國外職棒作嫁的棒球訓練營,反而降低棒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性…等等都是有待商榷的題目,也歡迎有想法的球迷朋友們交流討論。

向來標榜不寫時事的筆者終於還是忍不住破例寫下了這篇文(= =),實在是因為不想看到更多的球迷遭受到筆者當年三商解散時所感受到的那種徬徨、悲傷與無助擴大重演。這篇短文也許只是一時的發想、又或只是牢騷無處可發的抒發文。然而,不再年輕的我和不再年輕的林強都繼續「向前走」了,所有球迷們的生活也會繼續過下去,但是中職還有機會「向前走」嗎?在每天絕望的新聞頭條裡,也許大家都可以再多幫台灣棒球的未來想一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正義鷹大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