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巴之外,業餘棒壇還有能與大聯盟球隊相抗衡的勁旅!?】
一直以來對於美國職棒在突破黑白種族藩籬之前的黑人聯盟歷史頗有興趣,因此最近筆者觀賞了一部跟相關的老電影--1976年發行,由比利迪威廉斯(Billy Dee Williams)、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理查普萊爾(Richard Pryor)等人主演的「The Bingo Long All-Stars & Motors Kings」。
這齣電影說的是一支由黑人聯盟的球星組成明星隊,在美國中西部下鄉巡迴、江湖賣藝的精彩故事。除了影片主線的故事之外,筆者在片中描述該支球隊四處征戰的一段劇情裡,發現到與之對戰的一支特別隊伍,該隊球員一律留著把大鬍子(其實更像是戴著假鬍子)。這段電影情節讓筆者依稀記起曾看過的某本棒球書也曾有過類似的介紹,好奇之下再把書找出來翻上一翻,才發現這支棒球隊的隊名叫做「大衛之屋」(House of David)。
上網搜尋維基百科之後,發現「大衛之屋」其實是個猶太宗教團體的名字,該團體創立於美國密西根州,創辦人之一的Mary Ptrnell對於運動相當富有熱忱,基於運動既能強身又能強化團體風紀的目的下,創立了「大衛之屋」棒球隊。由於信仰的因素,該隊球員一律留有滿臉的大鬍子以及披肩長髮,其後遂成為這支棒球隊伍最為鮮明的標誌。
「大衛之屋」棒球隊的球員
其實嚴格說來,「大衛之屋」棒球隊並不是一支棒球隊,而是數支隊伍的統稱。為了四處宣揚理念,1920年代至1950年代之間,有數支「大衛之屋」同時巡迴於美國鄉野間,與當地的業餘球隊、半職業球隊,甚至連職業球隊包括獨立聯盟、小聯盟、大聯盟與當時仍存在的黑人聯盟球隊進行表演賽,稱得上是支訓練精良、紀律良好的棒球軍團。
在1920年代末期,為了增強球隊實力,「大衛之屋」棒球隊開始聘請職業球星擔任球隊的教練及球員,其中甚至有三位名人堂等級的投手,包括生涯373勝的亞歷山大(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傳說中職業生涯曾拿下兩千勝的黑人聯盟巨投沙秋佩吉(Satchel Paige)(註一),以及20世紀初期縱橫大聯盟的「三指布朗」(Mordecai Brown)(註二)。另有傳說「大衛之屋」棒球隊曾經提供給「棒球之王」貝比魯斯(Babe Ruth)一紙合約,不過據考未曾有任何證據顯示魯斯曾效力於這支球隊。
名人堂強投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來源:whatisthetrend.net)
儘管大鬍子是這支球隊的正字標記,不過其實球隊裡面並非每個球員都蓄鬍,部分未留鬍子的選手則以佩戴假鬍子代替。儘管是一支以宣揚教義為出發點的嚴謹宗教球隊,不過戴假鬍子上場比賽看起來還真有那麼點喜劇效果,也難怪筆者在那麼短短的一小段電影片段中會忍不住去注意到這支曾經引領棒壇風騷的傳奇棒球隊了。
大衛之屋棒球隊介紹影片--
House of David Baseball - The Best Team You've Never Heard Of
最後要補充一點的是,根據維基百科上寫道,當年曾經有不少球隊專門模仿「大衛之屋」棒球隊的蓄鬍造型巡迴出征並藉此營利,曾造成正牌的「大衛之屋」棒球隊困擾,其中包括一隻由非裔黑人組成的球隊「Black House of David」。不同的是這支球隊只限於跟黑人聯盟球隊交戰,並未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其他棒球組織。
1934年「大衛之屋」對戰黑人聯盟勁旅堪薩斯國王隊的宣傳海報
(來源:weallbe.blogspot.com)
註一:
早在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打破黑白種族藩籬的20年前,「大衛之屋」棒球隊這支純白人球隊便已突破大聯盟禁忌與黑人聯盟球隊對戰,甚至吸納黑人球員入隊,現在看來可說是相當具有前瞻眼光的先驅嘗試。據說因為信仰及外貌也常受到歧視的緣故,「大衛之屋」棒球隊頗能體會當時黑人球員在場上所遭遇的困境,也因此成就了這段突破種族界線的棒壇佳話。
註二:
另有一說是布朗並未加入「大衛之屋」棒球隊,而是在退役多年後,以51歲高齡代表某支地方性球隊在對戰「大衛之屋」棒球隊的三局投球中,連續以三振九人的驚異表現痛扁對手。
因手指殘缺而練就犀利變化球的「三指布朗」-Mordecai Brown
(來源:markandersonprints.com)
延伸閱讀:
1.維基百科:House of David(commune)
2.大衛之屋博物館官網:The House Of David Sports Teams
3.「三指布朗」Mordecai Brown介紹:那些年 我們拿了116勝…又如何!(下),NOWnews 今日新聞網
※※更多更精采的棒球動漫、棒球電影介紹都在【正義鷹大俠的棒球樂園】※※
- Apr 16 Mon 2012 13:15
大鬍子軍團-大衛之屋棒球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